熱門文章
· 似乎越看越順眼?全新一代寶馬5系測試諜照再度曝光
· 豐田:全部工廠將恢復運營,12月增產至98萬輛
· 全新MG ONE將11月12日晚開啟預售 雙外觀設計 定位緊湊級SUV
· 上汽通用五菱10月銷量達20萬輛 再奪自主品牌銷冠
· 新款大眾速騰申報圖曝光 外觀細節升級
· 雙十一又來到,王者選手東風本田XR-V請PICK
· 剛剛!官宣!全球首款華為智能座艙-鴻蒙車機OS燃油SUV開啟全球征名!
· 長城炮榮膺澳洲ANCAP五星評級 全球化征程再啟新境
· 東風汽車集團副總工程師蔣學鋒一行到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汽車工程學會交流
· 從“中華第一撞”到“救命車”,神龍汽車是如何做到的?
· 北京X7免費OTA升級 更智能更舒適
· 十萬級的車改裝出超豪華氛圍?看虎哥如何“爆改”哈弗赤兔
· 上汽集團10月銷量達到582137輛,上汽大眾同比跌超20%
· 嵐圖MPV最新諜照曝光 內部代號“H56”/定位高端MPV
· 馬自達CX-50將于11月15日首發 后輪驅動/外觀升級
· 全新斯巴魯XV測試諜照 明年年底亮相 搭載1.5T發動機
· 上汽奧迪Q6測試諜照 2022年正式發布
· 北京X6申報圖曝光 搭載1.5T引擎/提供華為鴻蒙系統
· 中期改款斯柯達柯珞克將于11月30日首發 外觀內飾全面升級
· 新款寶馬X1路試諜照曝光 2021年內正式亮相
· 新寶駿RS-3 SOODA配置曝光 四款車型供選擇 11月15日上市
· 海馬汽車“虛假財報”被下發監管函
· 再破萬!大眾ID.家族10月交付12376輛
· 豐田官宣:新一代GR 86將引入國內
熱門視頻
熱門標簽
上市車企2021年三季度財報出爐,僅一家實現凈利潤增長
近日,國內車企陸續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從12家上市車企發布的財報來看,利潤表現不大樂觀。在12家上市車企中,有6家車企在第三季度利潤出現下滑,有5家車企出現凈利潤虧損,僅1家車企實現凈利潤增長。不過,從前三季度表現來看,上市車企表現還是相對樂觀,除了比亞迪、長安汽車、小康股份、眾泰出現下滑外,其它均實現增長。
在第三季度,各大車企的銷量并沒有出現明顯增長,甚至還出現下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芯片供應不足以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制約車企生產和交付。當然,也可能是企業發展本就存在問題,例如海馬汽車、眾泰汽車等。
從財報統計來看,上汽集團、江汽集團、江鈴汽車均出現營收、利潤雙下滑。具體來看,上汽仍然是國內體量最大的汽車集團,其在三季度實現營收1817.59億元,實現凈利潤70.36億元,但是由于芯片短缺的影響,上汽三季度營收利潤均下滑,合資板塊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表現均未達到預期。數據顯示,上汽大眾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7.54%,上汽通用累計銷量同比下滑5.22%。作為上汽的利潤奶牛,兩大合資品牌的萎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的集團的盈利,不過好在自主板塊表現還算良好,再加上新能源銷量和出口銷量穩步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業績大規模萎靡。
江汽集團也出現雙下滑,其中凈虧損2.83億元,同比跌幅達到249.06%。針對利潤下滑的原因,江汽集團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受上年同期第三季度收到大額政府補助及子公司大額資產處置增加收益所致。據了解,2020年三季度江汽集團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4.23億元。
比亞迪暴雷?關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都知道,自下半年以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急劇增長,甚至多月超越特斯拉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汽車公司。在這種背景下,比亞迪營收實現增長并不意外,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1.98%至543.07億元,但是與營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亞迪凈利潤跌幅超過27.5%,僅為12.7億元。需要指出的是,比亞迪并不只有汽車業務,還包括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兩大板塊。據半年報顯示,比亞迪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74億元,同比下滑29.41%;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4.43億元,同比下滑28.43%。不難看出,比亞迪在三季度的表現還是不大樂觀的。針對凈利潤下滑,比亞迪在半年財報中表示,因產品結構變化,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時,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漲影響,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
與比亞迪類似情況的,還包括長城汽車和廣汽集團,特別是長城汽車,其在三季度營收增長10.13%,但凈利潤跌幅1.72%。對此,有證券公司分析稱,長城汽車第三季度利潤下降是受行業缺芯等因素以及股權激勵費用計提的影響。
作為國內車企的龍頭企業之一,長安汽車是唯一一家凈利潤增長的車企。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長安汽車實現凈利潤12.64億元,同比增長42.98%,不過營收卻出現了2.8%的下跌。對于長安汽車增利不增收的情況,東吳證券分析稱,雖然長安汽車也受缺芯影響,整體營收同環比均有所下滑,但是其毛利率和期間費用率均有所改善,這主要是受終端折扣回收疊加成本管控加強影響。
再來簡單看看小康股份和北汽藍谷,在引入華為技術后,小康股份和北汽藍谷受“華為汽車”概念影響,使得市值出現大幅增長。不過,兩家車企并沒有擺脫虧損,小康股份虧損8.31億元,北汽藍谷虧損6.02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北汽藍谷營收實現增長的原因是通過雙積分交易,但是未透露雙積分交易所帶來的具體收入。
力帆、眾泰、海馬均處于行業末端。力帆在三季度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2132.6萬元,同比增長102%。力帆科技在財報中對此表示,本年度公司業務結構調整及破產重整完成,有息負債大幅減少,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資產處置損失及財務費用均大幅降低。據了解,2020年8月力帆集團宣布破產重整,在吉利入主力帆后,力帆汽車轉型力帆科技,并導入吉利首款換電車型楓葉80V,目前來看其經營情況正在逐步改善。
眾泰三季度凈虧損2.38億元,同比增長55.08%,屬于凈虧損收窄,而且嚴重資不抵債。目前,眾泰仍處于破產重整階段,江蘇深商成為其重整投資人,20億元重整投資款項已到賬。對于參與眾泰重整的目的,江蘇深商明確表示是為了獲得汽車整車生產資質,從而生產、銷售整車。
海馬汽車在第三季度同樣出現虧損,為-0.88億元。近幾年,海馬汽車的銷量表現比較低迷,其旗下的產品銷量十分低迷,利潤部分來自于為小鵬汽車代工生產G3,但是隨著G3回歸自建工廠,意味著海馬汽車的利潤表現也將進一步受到影響,為海馬汽車的發展增加不確定性。